课程视频
课程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作为具有历史学科特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从历史角度回顾和把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争,建设自己国家,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以史来论证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和正确性。 课程目的:该课程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讲授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把握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的“四个选择”。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提供历史素材、奠定坚实的历史背景。本课程与其它三门课程既有区别,又相互支撑和联系。本课程与《概论》课在教学内容方面有较强的关联。但二者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均不同,讲授的方法、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概论》课是展开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纲要》课是用事实去阐明中国近现代的基本问题和相关的理论观点,做到“于序(叙)事中寓论断”。 三、课程学时分配 总学时:40个学时(理论32学时含课堂讨论,课程主题实践8学时) 四、课程教学的方法、形式及考核 (一)课程教学方法与形式: 1.加强课程的思想性与理论性。本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着力点,应当是在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总体面貌和基本线索有一个大体了解的基础上,突出讲授有助于大学生做到“两个了解”、深刻领会“四个选择”的有关历史情况和历史经验。 2.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时,注意联系社会焦点、热点以及有关思潮,联系大学生经常关注或者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有针对性的说明有关的历史情况,着重从正面、正能量、主渠道的角度讲清道理,起到释疑、解惑、明理的作用。 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播放相关历史资料、讨论相结合;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采用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具有四项要素:课程视频,主要讲解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课堂讲授,主要讲解疑难问题;小班讨论,主要进行生师互动和生生互动;课下作业,主要锻炼学生研究和写作的能力;通过混合式教学,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 (二)课程考核: 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考勤、提问、讨论、革命纪念活动征文、参观、演讲、实践实习、课题调研等形式。 期末考核:线上视频占20%,平时成绩占(考勤+讨论+实践)40%,期末考试占40%。 五、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 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纲要》.2018年4月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目: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版.人民出版社。 [2] 《毛泽东选集》(1—4卷).1991年版.人民出版社。 [3] 《邓小平文选》(1—3卷) .1994年版.人民出版社。 [4] 《江泽民文选》(1—3卷).2006年版.人民出版社。 [5] 《胡锦涛文选》.2016年版.人民出版社。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2014年版.外文出版社。 [7] 沙健孙 龚书铎主编.《“纲要”课疑难问题解析》.2007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8] 沙健孙 李捷 龚书铎主编.《“纲要”教师参考书》.2007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9] 沙健孙主编.《纲要》课学习参考文选.2007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中国共产党历史》1卷、2卷.2011年版.中共党史出版社。 [11] 胡绳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1991年版.中共党史出版社。 [12] 张静茹 张树军主编《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历程》.2011年版.吉林人民出版社。 [13] 李侃 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史》.2005年版.中华书局。 [14] 丁名楠主编.《帝国主义侵华史》第1卷.1973年版.人民出版社。

您没有权限访问该栏目!